學名
Okamejei acutispina  
發音 
Okamejei acutispina尖棘甕鰩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Ishiyama, 1958) 棲息深度 30 - 118公尺
中文名 尖棘甕鰩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鰩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48 Raj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尖棘岡村鰩 
最大體長 4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耳棘鯆魮、尖棘岡村鰩、魴仔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島根縣 
同種異名 Raja acutispin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5);Ishiyama R., 1967. Fauna Japonica. Rajidae (Pisces). Biogeographical Society of Japan , Tokyo 1967: i-vi, 11-13.   Ishiyama, R. 195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7922 ASIZP0059920 ASIZP0061177 ASIZP0063550 ASIZP0066662 ASIZP0066663 ASIZP0066683 ASIZP0075022 ASIZP0075282 ASIZP0080050 ASIZP0801381 ASIZP0801382 ASIZP0801383 ASIZP0807384 ASIZP0911381 ASIZP0911382 ASIZP0911383 ASIZP0917384 NMMBP03197 NMMBP03223 NMMBP04414 NMMBP06140 NMMBP06192 NMMSTP00343 NTMP0121 NTMP1245 NTOUP200802-143 NTUM06683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Sharpspine skat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盤長佔全長59.5-61.2%,體盤寬67.5-69.8%。體盤長佔體盤寬約87.6-88.3%,頭長36.7-37.7%,吻長25.9-26.8%,兩眼眶之間的寬度6.2-7.0%,兩出水口間的寬度10.0-11.0%。吻長,約為兩眼眶距離的三倍以上。尾長約為體盤寬2/3且超過第一背鰭起點但比吻長短。眼眶邊緣的刺約6-7根,項棘1根,出水口無刺;尾上刺4或5列;第一背鰭與第二背鰭之間的空間有2根刺,尾部側邊的皺褶明顯。體盤背部呈黃褐色到咖啡色,上面分布許多密集的黑棕色斑點,在靠近胸鰭底部處有黑色眼點斑紋。體盤腹部呈灰白色,邊緣呈白色,感覺孔為黑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屬近底棲息,棲息於沿岸水深約30~118公尺。  

地理分布

分布於日本南部、中國東海、南海 與臺灣周邊海域皆有捕獲的紀錄。  

漁業利用

拖網漁業所混獲的魚種,較無經濟價值,可提 供養殖用的飼料使用,但近年來由於傳統經濟性種類漁獲數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拖網漁業所混獲的魚種,較無經濟價值,可提供養殖用的飼料使用,但近年來由於傳統經濟性種類漁獲數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因此也開始有食用小型鰩種的情形發生。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